罗穆尔德兹的办公室早在辞职前一晚就已经清空,显然,他是准备好走人的。17日,菲律宾众议院迎来震荡,小马科斯的表弟、现任众议院议长递交了辞呈。
这位表弟,在菲律宾政坛的分量不小。掌握众议院大权,是总统的核心盟友,还出身自同一个家族。过去几年,他像“白手套”一样,接住了不少小马科斯不方便自己去碰的烫手山芋。现在,他被推到风口浪尖,本质上是为小马科斯挡子弹。这就是典型的“弃车保帅”。
可为什么非得牺牲他?背后的火药味,得从今年8月说起。
那时,菲律宾媒体掀开了一锅盖,全国多处防洪工程原来是“幽灵项目”。政府说钱花了,可工程现场连影子都没。问题是,这一年,菲律宾刚好遇上台风,大片居民被冲得家都没了。等洪水冲过去,大家才发现,原本承诺的防洪建设,早就成了账面上的假数字,资金去向不明。
消息一出来,舆论就炸了。抗议、游行,一场接一场。局势甚至出现失控,街头情绪越堆越高。小马科斯只能亲自站出来,承认理解民众的愤怒,宣布成立独立调查委员会。他当时放出狠话:“谁违法就查谁,绝不手软”。
可调查很快指向自己人。罗穆尔德兹被指批准了无需议会监督的巨额资金,等于替腐败打开大门。
这是一个让小马科斯左右为难的时刻。查,是自己亲表弟;不查,反腐口号就成了笑话。最后的答案,就是让罗穆尔德兹自己“走”。
表弟的说法很平静,他称是“不想影响议会工作”,并强调自己“问心无愧”。但这话,几乎没人信。菲律宾不少政界人士私下都说,这是两人早就谈好的计划。牺牲亲信,换取大局暂时稳定,同时给总统刷一波“铁腕反腐”的形象。
然而,这招能骗住多少人?马尼拉街头的画面,可不是那么容易糊弄的。抗议者在承包商公司外扔泥巴,街头出现喷涂的反腐标语,还有人和防暴警察对峙冲突。社交媒体更是骂声不断,高官的奢靡生活和灾民的处境被一次又一次拿来对比。
抗议人群聚集在埃莎圣地纪念碑前,举着牌子,“严惩所有贪官”。这地方,是菲律宾“人民力量革命”的象征。当年,正是在这种压力下,老马科斯被赶下台。
老马科斯的成绩单,连吉尼斯世界纪录都背书过,“史上最严重政府掠夺案”。世界银行估算,那个时代,家族侵吞了50亿到100亿美元的公款。如今还有十多起相关案件,还在法院。
这次的防洪案,一旦继续炒热,自然会有人顺手挖家族的旧账。这对小马科斯来说,就是一颗深埋的地雷。
所以,从安全到政治,他都要未雨绸缪。他下令军队进入“红色警戒”状态,随时待命。在政坛,则通过罗穆尔德兹的辞职,释放一个信号:反腐,不留情。这样至少可以先稳稳民意,不至于让事件马上升级到逼宫的地步。
毕竟,这起防洪腐败案,不只牵涉政敌。涉事的,高官比比皆是。如果他只动一个阵营,民众会觉得不过是政治清算。可一旦连“自己人”也拔掉,外交辞令上就站住了脚。
从更深一层看,这就是权力博弈的另一面。表面是在打贪,实际上,是在用清理人事来重新排队站位。各派系都盯着这次机会换筹码。在菲律宾,反腐从来都不是单纯“查案子”的事。
对于普通菲律宾人来说,他们真正关心的是生活。那300亿比索的防洪预算,如果真的修成堤坝、排水系统,或许今年台风来时,不至于有人无家可归。可现在,对很多人而言,他们看到的只是又一场政治戏码。
这场风暴怎么看都不会很快落幕。街头的情绪还在上升,新闻的焦点一天比一天多。
而在这个政治季风逐渐增强的马尼拉,小马科斯的这步棋,已经走出去了。
#秋季图文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