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自俄罗斯发动夏季攻势到现在,俄军在战场上没啥显著的突破,但乌克兰所承受到的压力却越攒越大。
一方面,美方的支持力度明显减弱,再加上特朗普态度的转变;另一方面,这三年多的战事也让乌克兰人民心里的想法发生了不少变化。
有一份民意调查的数据,挺能说明它的意思。
民调数据的变化
德新社在九月份发布的最新民调显示,现在大部分乌克兰民众都比较倾向于支持停火。
当然,前提条件得是外界能提供明确的安全保障措施。
这个结论是乌克兰一家评级机构在随机抽取了1600名乌克兰人进行调查之后得出的。
在被调查的1600名乌克兰人中,有82%的觉得用谈判来停止战争是比较切实际的方案。支持通过谈判结束冲突的人里,62%倾向于让其他国家来帮忙斡旋,而20%则支持直接和莫斯科谈判。
在所有受访者中,有59%的人表示,只要战争能够停止,他们愿意接受乌克兰政府在领土方面做出让步。
剩下的人当中,有20%的人希望坚持战斗到底,直到全部收复顿巴斯和克里米亚半岛为止;还有13%的人希望只要恢复到2022年2月23日之前的边界就行。
大致说来,这次调查的结果显得挺明显:超过一半的乌克兰人现在都渴望早点停火,就算要丢点领土也在所不惜。
大约四分之三的人都明白啊,这场战事压根解决不了两国的矛盾,只有靠谈判才能搞定和平这事。
不过到了年初,同样的调查显示,有一半的乌克兰民众无论怎样都不想放弃乌克兰的领土。
这份由基辅国际社会学研究所在今年2月中旬至三月初,对2029名18岁及以上公民展开的随机抽样电话访谈调查显示:
调查显示,半数受访者不愿意放弃领土,尽管这样可能让战争继续拖延;大约四成的人认为,为了和平,可以接受失去部分领土;另外11%的人没有明确表达态度。
要是这两份报告的差别还觉得不算特别明显的话,那跟2023年类似报告的结果一比,变化的幅度可就真是一目了然啦。
这个民调的结果,是由2023年第二十九届慕尼黑安全会议的主办方,在会议进行的2月17号到19号之间公布的。
在当天接受采访的1000个人里,有80%的受访者觉得,就算俄罗斯把乌克兰其他地区都撤走,但只要还占领克里米亚,乌克兰也不用停战;只有当俄军全部撤离克里米亚时,才有93%的人会同意停火。
甚至在受访者中,有九成的人都觉得,就算俄罗斯动用了战术核武器,乌克兰也得坚持到底。
民意变化的结果
两年来民意发生了这么大的转变,其实很正常。毕竟,哪个国家的人民,经历了三年多的战火折磨,还看不到战争结束的曙光,难免会感到疲惫不堪、厌战心生、情绪变得悲观。
关键是接下来是打还是谈?到底哪种选择对自己更有好处?
其实乌克兰心里也明白,能挺到现在,除了自个儿那股战斗劲儿,最关键的还是欧洲和美国给的那些援助。
可一到特朗普开始对俄示软,欧盟那些国家不但军备变得没劲儿,经济也跟着吃不消,而且还个个打自己的算盘,没啥合作的意思,外援这块儿也搞得不太稳妥了。
对方那边,俄罗斯的攻势不但没有减弱,反倒还有加码的趋势。乌克兰曾把闯进库尔斯克看作扭转局面的关键时刻,现在看下来,这也挺乐观得有点过头了。
乌克兰的出路其实也就是两个:要么靠欧洲那边有限的帮忙,拼尽全力和俄罗斯硬扛,持续耗着,直到对手内部出问题崩盘;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依靠欧美的保障,争取尽快跟俄罗斯达成停火协议。虽然这样可能会让乌克兰丢掉一些领土,但至少能给自己争取一段时间喘口气、调整状态。
说实话,没有美国援助,主要依靠欧洲的帮衬,人口不过四千万左右、经济也不咋样的乌克兰,跟俄罗斯那三倍多的人口、资源丰富的国家比起来,想要坚持下去确实挺难的。
所以,当越来越多的乌克兰人意识到这个情况后,大家开始考虑用土地换和平的想法,也不奇怪。
这也是聪明的特朗普为什么说乌克兰“无牌可打”的原因,他在意的就是对方能用什么东西来交换美国的武器,以及美国继续支持乌克兰到底划不划算?
其实他并不在意这场战役代表的什么,也不关心最终会怎么样。
大国争锋中的小国尴尬
直到此刻才算明白,俄乌冲突不过是未来大国角逐中的其中一环。这事儿确实让人感慨,这场战事其实只是大局中的一段插曲罢了。
可惜的是,大国之间基本不会真的打起仗,更多的可能是牵扯到一些小国,它们不得不在日益清晰的格局中做出取舍。
乌克兰一开始就向欧美靠拢,结果忽略了自己邻近俄罗斯的地理位置,最终也就不得不在美俄夹击的局势中成了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