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防城港有个村民因为家里养了三棵蕨类植物,被警察带走了。事情发生在去年11月。民警巡查村庄,发现他家院子里种了几棵叶子背面有灰色凸起的高大植物,好奇问了才知道,原来这人五年前扫墓时,在山上挖了这些植物回来当盆景养着。最长的那株,足足有一米多高呢。结果林业局一鉴定,居然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大叶黑桫椤。眼看着,这位村民可能要面临牢狱之灾了。
村民们都说,他们根本不知道这玩意是保护植物,都当成普通的野草来了。这种蕨类喜欢在广东、广西的阴湿山林里生长,而且繁殖特别难——孢子发芽得碰到刚好合适的温度和湿度。它们在野外得花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能长成大株。根据刑法,挖保护植物不管你知不知道,都算违法,严重的话还得坐牢。
说起来,这类事情在广西近三年查到的就有17起左右,大部分村民都表示之前不知情。问题就在于,很多保护植物看起来很普通,没点专业知识压根认不出来。像这次的大叶黑桫椤,外形和常见的蕨类差不多,村民当年随手挖了几棵回家,没想到现在竟然闹出这么大事。
警察也说了,这三株植物是从野外直接挖来的,破坏了当地的生态平衡。国家这几年越来越严,保护法规也收紧了,因为这类古老的植物特别珍稀。大叶黑桫椤是恐龙那个时代就存在的“活化石”,现在野外数量急剧减少,哪怕碰一片叶子都属于违法行为。
村里老人以前常去山上挖野草种着,但现在很多以前很常见的植物都列为保护对象。比如兰花蕨,随便摘就会被抓。林业局也开始发传单教大家怎么认植物,但成千上万种保护植物光靠看图片记住,根本不现实。有人提议做个手机拍照识别APP,现在也在研发,但还没推广开。
现在那个村民的案子还在进行中,多久判刑还没定,起码得判几个月。这件事告诉我们,不管见到什么不认识的野草,千万别随便摘。特别是去山区,最好只拍照留念,别想着带回家养盆景,免得惹麻烦。
不少村民觉得很冤枉,以前没人专门提醒这些事。专家说,这是法律和群众认知之间的巨大差距,保护名单更新快,但宣传实在跟不上。现在广西的森林覆盖率在下降,这些原始植物的生存环境越来越紧张,随便挖一株就可能断了它们的生命线。
这种事,其实更像是给大家敲响了警钟,野外的每一株植物都有它的重要角色,别轻易去破坏。下次看到野草,如果不认识,拍照发个朋友圈问问大家,千万别冲动,好好保护我们身边的“绿色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