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后新股发行突然提速,老股民看着K线图直嘬牙花子:这场景眼熟啊!
刷财经新闻时发现个扎眼数据,国庆假期后新股发行节奏明显加快,单周申购数量比节前翻了一倍不止。作为一个经历过2005年998点、2013年1849点大底的老韭菜,我电脑里还存着当年上证指数砸到333点的K线截图——那会儿营业部里抽烟的人都比看盘的多。历史不会简单重复,但总押着相似的韵脚,每次牛市见顶前,新股发行的油门总是踩得格外猛。
翻翻A股三十年老黄历,1996年大牛市末期新股发行量激增,当年12月单月上市新股数量创下当时的纪录;2007年上证冲到6124点前夜,证监会密集放行大盘股IPO;2015年杠杆牛崩盘前,新股发行节奏也比年初快了三成。这规律就像夏天暴雨前的蜻蜓低飞,懂行的人看见新股扎堆上市,心里就得绷根弦。现在市场刚从ICU转到普通病房,某些人就急着给病人灌十全大补汤,这道理搁谁身上都得犯嘀咕。
新股发行加速对市场的冲击,可比菜市场突然涌进十辆满载白菜的卡车还实在。今年三季度数据显示,沪深两市日均成交额勉强维持在8000亿上下,但新上市公司募资总额同比涨了四成。这就好比小区游泳池本来就只有五百吨水,突然开来二十台抽水机往外抽,水位能不往下掉?更别说那些动辄募资几十亿的新股,抽血效应直接传导到二级市场,小散手里的股票跌得连亲妈都不认识。
退市赔偿制度拖了这么多年还没影,这才是真正的定时炸弹。现在A股退市公司数量年年涨,去年退了42家,今年前三季度已经退了38家。可退市之后股民的损失找谁赔?去年某家财务造假的上市公司退市,股价从30块跌到3毛,几万散户的血汗钱打了水漂,最后除了几句道歉啥都没捞着。对比成熟市场,美股退市公司股东能通过集体诉讼索赔,港股有完善的投资者赔偿基金,咱们这儿光退不退的玩法,跟把股民当韭菜割完就扔有什么区别?
管理层最近几年没少下功夫,科创板注册制、创业板改革、北交所开市,这些创新确实给市场注入了活力。但任何改革都要讲究火候,就像熬老火汤,猛火快煮容易糊锅。现在市场信心刚有点起色,新股发行节奏得悠着点,退市配套措施得赶紧跟上。上周看到某券商研报说,目前A股平均每年退市率不到1%,而成熟市场普遍在5%以上,这个差距不是一天两天能追上的。
老股民都明白,牛市从来不是靠印新股印出来的,而是靠上市公司质量撑起来的。看看隔壁印度股市,三十年涨了三十倍,靠的不是疯狂扩容,而是严格退市制度和持续盈利的好公司。咱们A股现在近五千家上市公司,真正能持续分红、业绩稳健的也就那么几百家的样子。与其急着把池子越挖越大,不如先把池水净化干净,让留在里面的都是真金白银。
说到底,资本市场健康发展需要各方合力。上市公司别把股市当提款机,中介机构得把好入口关,监管层要把握好节奏,咱们小散也得擦亮眼睛。现在最要紧的是给市场喘口气,让那些真正干事创业的企业获得合理估值,让长期投资的资金找到安心栖息地。
经典语句:
"牛市在悲观中诞生,在怀疑中成长,在乐观中成熟,在兴奋中死亡。"——约翰·邓普顿
"股市短期是投票机,长期是称重机。"——本杰明·格雷厄姆
"保护中小投资者就是保护资本市场。"——尚福林
"退市的常态化是市场成熟的标志。"——肖钢
"新股发行节奏要与市场承受能力相匹配。"——易会满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网、同花顺iFinD、证监会官网公开信息、沪深交易所年度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