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分别向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导致日本损失惨重。8月9日零时,百万苏联大军突然向日本关东军发起进攻。
8月14日,日本天皇再次召开御前会议,宣布接受波茨坦会议公告,但并未命令关东军缴械投降,甚至还建议努力抵抗苏军进攻,企图借此分裂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缔结对日有利的媾和条约。
8月15日,天皇宣布投降。为此,驻远东苏军总司令华西列夫斯基元帅签署了写给关东军司令山田乙三的最后通牒,督促关东军停止战斗、缴械投降并派遣军事代表团前来谈判。
△华西列夫斯基元帅
但在当时,关东军无线电通信联络基本中断,司令部丧失对部队指挥权的情况下,如何将最后通牒转交给关东军成了一道难题。
01
临危受命
任务最终交给卡累利阿方面军情报部门。
8月15日上午,处长雅科夫·伊先科在设在森林中的野战指挥部召见处长助理罗曼·贡恰尔,将打印的华西列夫斯基元帅签署的对日军最后通牒文件交给他,同时授予他使用滨海边区所有机构无线电设备的特别授权书。
但这份高级别授权书的实际作用有限,因为关东军的无线电通信几乎在战斗中全毁,部队无线电指挥系统瘫痪,关东军司令部与前线部队失去联系,各作战单位之间的通讯也中断了。
△关东军是日本的主力作战力量
关东军投降后,喜多诚一中将在审讯中证实:“开战最初几天,我们与师团乃至军级单位的联络就已中断,无法获取完整及时的前线情报。”
贡恰尔的任务是,首先与关东军司令部建立起“热线”,必须将最后通牒送达关东军司令山田乙三,但在当时的情况下,只能发送无线电“盲盒”撞大运,而且还要获得对方的答复!
02
巧觅办法
贡恰尔是个经验丰富的无线电侦察员,战前曾在中国工作,为苏军顾问提供通信保障,1942-1945年间在卡累利阿方面军服役,专门截获敌军纵深的无线电通讯。
接受命令后,此前积累的经验开始发挥作用。他从独立无线电营作战科的情报中捕捉到一个看似非常平常的细节——关东军司令部一直在呼叫某些日本战地记者,他们自苏军发起进攻后就与总部失联了。
△罗曼·贡恰尔
他特别标记了其中两个记者,总部当晚有可能对他们进行呼叫。他们有独立的无线电通信线路,感觉到关东军高层对他们的命运似乎格外关心。
贡恰尔进一步分析发现,他们用国际Q代码和无线电行话发报,但是不用莫尔斯电码,而是用日本片假名传输数字和字母。
贡恰尔立即组建特别小组,包括一个会片假名代码的报务员,和两个会日英互译的翻译。
贡恰尔让他们把最后通牒译成日语和英语,然后打开身边一部符合日本发报机发报风格的枢纽电台,同时为避免吓坏日本人,功率只开启10%。
△战时的移动电台
03
成功发报
8月15日16时左右,关东军司令部约定从长春呼叫其中一个日本特工记者。
17时,贡恰尔发现长春开始呼叫战地记者。他们迅速把发报机调到该波段开始发报,称我们手中有无线电报文,问对方是否做好了接收准备。关东军司令部报务员毫不怀疑地答复称可以。
此时,贡恰尔把发报机功率开到最大,把最后通牒用日语片假名代码发送出去,而且每个字均发送两遍。发送完毕后,询问对方是否已经收到,但对面的日本人却没有回复。
△苏联步兵进入满洲
贡恰尔后来回忆说:“我再次开启发报机,亲自用国际莫尔斯电码发送了英语版的最后通牒。发送完‘华西列夫斯基元帅’这些内容后,我补充道,等待长春通过广播电台予以答复。”
“我们坚信关东军司令部收到了最后通牒。我们还通过其他渠道进行了验证。”
“我们来到伏罗希洛夫市广播电台,出示了特别授权书,将发报机调到长春电台所在波段,调谐准确无误,通过麦克风发送了英日语版的最后通牒,再用莫尔斯电码用英语发送一遍,报务员又用日语片假名发一遍。”
△日本投降书的签署仪式
当天傍晚,贡恰尔向处长报告说顺利完成任务,与关东军司令部建立了通联,将总司令的最后通牒发送出去了。
通信枢纽值班员奉命一刻不停地关注着长春电台的动向,然而,8月16日一整天和17日一上午,日本人根本就没有任何答复。没有答复就意味着作战任务没有完成!
伊先科处长一天打三四个电话催问情况,贡恰尔这两天着实挨了不少骂。
一直到8月17日17时,山田乙三才通过电台回复,他已下令关东军缴械投降,停止战斗,称明天将派总参谋长秦彦三郎率代表团前来谈判投降事宜,还通报了识别标志和飞机舷号。
△关东军司令官山田乙三
实际上,山田乙三的确下达了投降命令,但因为通信中断未送达所有部队,只得派飞机到作战地区和朝鲜北部抛洒传单,向部队下达缴械投降命令。8月18日,关东军代表团乘飞机抵达哈尔滨机场。
康斯坦丁·麦列茨科夫元帅在回忆录里写道:“8月19日,关东军总参谋长秦彦三郎率领一众日军将领从哈尔滨来到方面军指挥所,受到华西列夫斯基和我的接待……”
“我们向日方提出了具体要求,规定了投降集结地点、前往路线和时间。秦彦三郎同意苏军指挥部的所有指示,并解释说,关东军司令部的投降命令之所以没有及时下达日军部队,是因为苏联发起进攻的头几天,关东军司令部与师团失去了联系,日军一下子失去了指挥。”
△苏联元帅康斯坦丁·麦列茨科夫和华西列夫斯基
后来,贡恰尔亲自参加了对关东军情报主管的审问。后者供述称,早在8月15日贡恰尔发报当天,他们就接到了最后通牒,之所以等了好几天才回复,是因为需要呈报天皇等待批准。
审讯结束后,伊先科请贡恰尔留下,微笑着与他握手,并向他表示祝贺。
贡恰尔盯着着处长的眼睛一头雾水,因为这几天他被骂的次数太多了。伊先科安慰他说:“不管怎么说,正是你,罗曼·贡恰尔,为这场战争画上了最后的句号!”
04
历史贡献
8月19日,关东军部队开始缴械投降,到月底时,位于东北和朝鲜北部地区的日军缴械工作彻底结束,南萨哈林和千岛群岛解放战役也顺利推进,第二次世界大战终于结束了。
△日军士兵缴械投降
在一定程度上讲,如果没有贡恰尔少校及其团队想方设法把苏军的最后通牒文件送达长春,日本关东军的缴械投降有可能会再拖延一段时间。
实践证明,哪怕是职级低微的情报军官,只要全力以赴,积极作为,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