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都几点了,还在刷手机,真是老毛病了。刚刷到说孙晓洋律师去杭州了,唉,又一个跑路的。
不过这事儿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他之前在哪个案子上表现挺抢眼的,大家都觉得他挺有原则的,结果呢。
后来看到象棋媒体人刘笑在朋友圈里写了一大段,分析来分析去,感觉他这话说的,有点意思。
他说现在象棋圈子,表面上风光,其实里面乱得很。
很多东西,我们外行人看着热闹,其实背后的门道多着呢。
他提到了一个什么“行业发展与个人选择”的议题,听着挺官方的,但细品一下,感觉他是在说一些我们看不见的东西。
刘笑说,其实很多时候,一些平台的规则,或者说一些大家心照不宣的“潜规则”,会逼着人做选择。
不是所有人都能像个圣人一样,坚持自己的原则。
他引用了2018年某个象棋协会的数据,当时那个协会的整体收入对比前几年,增长了大概15%。
听上去是好事,但他说,这增长的背后,可能是一些小棋手、或者一些基层教练的利益被牺牲了。
一些本来属于他们的比赛机会,可能被安排给了别的什么人。
他说,他认识的一些老教练,以前带出来的徒弟都挺不错的,现在都快没饭吃了。
你说这好笑不好笑?一边是数据上的“繁荣”,一边是基层从业者的“惨淡”。
这种反差,真的让人有点不知道说什么好。
刘笑还提到,孙晓洋律师之所以去杭州,可能也是觉得在原来那个地方,很多事情干起来不顺手。
他说,他自己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就是想做点“干净”的事,结果被各种力量搅和,最后什么都做不成。
他举了个例子,大概是说,有一次他想做一个线上的象棋普及活动,结果被要求必须拉几个“有流量”的人来站台。
他觉得那些人跟象棋根本没关系,但为了活动能办下去,最后还是妥协了。
结果活动效果也一般,反而被有些人说他“不专业”。
你说这叫什么事儿啊。
他当时就觉得,这圈子里的很多“规则”,其实都是为了服务少数人。
那些真正热爱象棋,想为象棋做点实事的人,反而被边缘化了。
他说,他曾经在2020年的一次行业会议上,听一位资深从业者说过,这种现象已经持续了很多年。
这位从业者还说,有些时候,名气和利益,是会捆绑在一起的。
你想独立发展,不跟着他们混,就很容易被排挤。
刘笑还说了,他现在做媒体,也得小心翼翼的。
他得在“真实”和“恰饭”之间找一个平衡点。
他说,有时候看到一些不平事,想直接点名批评,但又怕惹上麻烦。
毕竟,他还要靠这个吃饭呢。
所以,他写文章的时候,有时候会用一些“委婉”的说法。
他希望能通过这种方式,慢慢地去影响一些人,或者至少,让更多人看到一些问题的存在。
他还提到,他记得2019年的时候,有位非常有名的棋手,因为代言了一个不靠谱的培训机构,结果被很多人骂。
那件事之后,很多人开始反思,棋手代言是不是应该更慎重。
但你看这种事情还是层出不穷。
有些人为了钱,什么都敢接。
这不光是损害了自己的名声,更是对整个象棋行业的信任度造成打击。
刘笑最后说,他感觉现在象棋行业,正处在一个十字路口。
是继续沉沦在利益纠葛里,还是能借着一些新的平台和机会,重新找回一些初心。
这真的很难说。
他自己也说,他也不是什么救世主,他只是一个记录者,一个观察者。
他希望通过自己的文字,能引起一些人的思考。
他觉得,如果连思考都没有了,那这个行业就真的没救了。
就像孙晓洋律师,也许他去了杭州,能在新的环境里,做一些他想做的事情。
也或者,他只是换个地方,继续面对同样的问题。
谁知道呢。
反正,我看完刘笑的分析,心里挺不是滋味的。
这事儿,就好像我们平时生活中遇到的很多事情一样,看着光鲜亮丽,但背后可能藏着不少无奈。
你说,我们普通人,还能做些什么呢?
声明:本文素材都是来源真实素材的原创,内容 90% 以上基于自己原创,少量素材借助 AI辅助。所有内容都经过自己严格审核和复核。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