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日本自我膨胀,该回归正轨了

发布日期:2025-10-08 07:27:44 点击次数:75

“全球首炮?打条拖船就敢吹?”

朋友圈刚刷到日本那条消息,我也一愣。照片里,海上自卫队的“飞鸟”舰屁股冒光,对面一条孤零零的拖船被当靶子。评论区一片“厉害了我的日本”,可我把照片放大一看:那拖船根本没动,炮口像对着静止不动的模型。再往下翻,官方一句“关键数据稍后公布”,直接把大家晾在原地。

事情得倒着说。六七月间,日本悄悄把一门约四十毫米口径的铁家伙搬到舰尾,旁边塞满白色集装箱。那箱子看着唬人,其实就是临时电瓶仓。炮管子长六米,号称能把弹丸推到每秒两千米以上。听起来牛,可别忘了,陆地上他们早就试过,炮管子两百发后就磨得不成样,现在只是换到船上再试一次。靶场从靶场搬到海面,换个背景板而已。

现场照片里,测速雷达、光电探头一字排开,全摆在甲板上,压根没塞进船舱。这画面像极了我家装修现场:工具箱全摊在客厅,连个柜子都没装。真要打仗,这些散件怎么扛风浪?电磁炮最怕水雾和盐粒,盐一吹,电流乱窜,炮管子当场罢工。日本人当然知道,只是挑了个风平浪静的日子拍照。

再说能量。单发蓄能五兆焦,听着大,其实只够让洗衣机连转三天。真正麻烦的是持续供电。舰上雷达要转,空调要吹,推进器要推,哪来多余电喂这门吞电兽?美国当年算过,驱逐舰得改成发电站才行,日本人现在用集装箱充电,打完一发就得插线板回血,连打十发都够呛。拖船靶子一动不动,正好给他们慢慢回电,换实战早凉了。

炮管寿命更扎心。官方吹“一百二十发”,听着还行,可现代防空动辄一分钟几十发,一百二十发只够打两分钟。两分钟之后呢?换炮管子得回港口拆甲板,花一周时间。敌人不会等你慢吞吞换管子。美国人在陆地上早就测到三千发才够用,日本人离这数字还远。

再说弹丸。现在打的是实心铁疙瘩,靠动能砸坑,对付固定靶当然爽。可一旦要拦截高超音速导弹,弹丸得自己长眼睛,还得扛上万倍重力加速度。日本人没公布制导方案,估计根本没装上。美国当年也卡在这里,最后把项目降级成“炮射导弹”,不再硬推电磁炮。日本人现在不过是把美国放弃的路线再走一遍。

那他们为什么这么急?说白了,兜里导弹太少,怕打光。高超音速导弹飞得快,传统拦截弹又贵又少,日本人想靠电磁炮省钱。算盘打得响,可省钱的前提是炮得靠谱。现在一门炮配一堆集装箱,炮弹再便宜,也抵不上占用的甲板面积和船员编制。真到战时,船舱里塞满电瓶,连防空导弹都没地方放,这买卖划不来。

有人担心咱们落后。其实国内早把电磁炮当长跑,不急着秀。公开论文里,实验室把弹丸推到马赫五,带翅膀能飞同温层,只是姿态控制还磕巴。日本人秀照片,咱们闷头修bug,路线不一样。只要电源、材料、制导三条线稳扎稳打,早晚能把炮管子塞进驱逐舰肚子,而不是堆甲板上晒太阳。

回到开头那条拖船。它一动不动,炮口闪光再亮,也掩盖不了实战化还早。日本人把半成品当成品吹,像把生米叫熟饭。咱们别被闪光灯晃了眼,更别跟着起哄。技术这玩意,不看广告看疗效。等到哪天他们能把电瓶缩进船舱,炮管子连打一千发不换,再来谈威胁不迟。

你说这门炮未来真能上战场吗?

#秋季图文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