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7日,乌克兰议会以262票通过任命,39岁的尤利娅·斯维里坚科成为该国34年来第二位女总理。 上任仅3小时,她在社交媒体连发三条政策宣言,核心就一句话:“用一切资源让乌克兰自己站起来打仗” 。
她将政府预算的46%砸向军费,农村每天只供电4小时;她把哈尔科夫坦克厂产能翻三倍,代价是教育经费砍掉53%;她甚至把国家锂矿押给美国,换120亿美元造导弹。
这场豪赌背后,是西方援助骤减30%的绝境,是前线士兵因后勤腐败饿着肚子打仗的残酷现实。 当新总理烧起“三把火”,乌克兰人看到的不是希望,而是工厂灯火通明时,自家冰箱里的救济粮又少了一包。
2025年7月18日,斯维里坚科签署总理令第1号:全军需物资启用区块链溯源系统。 所有采购合同审批从45天压缩至72小时。 她在内阁会议上拍桌怒斥:“前线的面包车要跑300公里才能领到防弹衣,而仓库就在基地20公里外! ”
腐败数据触目惊心:2024年国防部采购丑闻中,鸡蛋采购价虚高8倍,冬季军靴实际到货量不足订单40%。 新系统要求每箱弹药贴二维码,从工厂到战壕全程扫码记录。 首批试点的敖德萨军区,7月22日已用该系统配送2000套急救包,比原流程快11天。
同步推进的是私有化闪电战。 7月19日,经济部宣布开放86家国企私有化,包括第聂伯罗钢铁厂、尼古拉耶夫造船厂。 德国莱茵金属公司当天提交收购哈尔科夫坦克厂35%股权的意向书,承诺将装甲车月产量从40辆提升至120辆。
7月20日凌晨,乌克兰政府网站公布第2025-7号行政令:全国电力优先保障军工企业。 哈尔科夫坦克厂、扎波罗热发动机厂、基辅无人机实验室列入一级保供名单,24小时不间断供电。 而农村居民每日供电缩至4小时,医院和学校限电8小时。
民生为战争让路的数字更残酷:2025年政府预算显示,军费占比46%创历史新高,教育预算削减53%,医疗预算削减47%。 约500万乌克兰人依赖联合国救济粮生存,基辅州部分村庄每周仅配送两次黑面包。
税收政策同步收紧。 7月21日,议会通过《战时特别税法》:个人所得税率从18%升至21%,企业战争附加税提高5个百分点。 财政部部长谢尔盖·马尔琴科在记者会上直言:“多收的钱将全部投入无人机生产线,我们没得选。 ”
7月23日,美国财长贝森特飞抵基辅。 当晚双方签署《乌美关键矿产合作协议》:美国投资120亿美元开发扎波罗热锂矿,协议期25年,矿产收益50%直接注入乌军费账户。 作为交换,美国向乌克兰转移“海马斯”火箭炮生产技术,并在基辅设立无人机联合创新中心。
这笔交易早有伏笔。 2024年9月,时任副总理的斯维里坚科访美,促成美国援助8亿美元能源重建资金。 当时协议中已包含“矿产勘探优先权”条款。 如今锂矿储量完全曝光:扎波罗热矿床预估价值2400亿美元,占欧洲储量的35%。
此次内阁重组被反对派称为“叶尔马克的傀儡戏”。 总统办公室主任安德烈·叶尔马克实际掌控人事权:原总理什梅加尔“降职”为防长,数字部长费多罗夫兼任第一副总理,经济部三大副局长全部升任核心部长。
7月18日议会辩论中,反对党“欧洲团结党”议员弗拉基米尔·阿列夫当众撕毁任命书:“斯维里坚科只是叶尔马克的传声筒! 她连公务飞机都要蹭主任的座位! ”此言指向2023年曝光的丑闻:斯维里坚科多次以“陪同叶尔马克”名义使用政府专机。
改革启动的直接压力来自战场。 7月11日至15日,俄军发动5轮无人机集群攻击,目标直指乌军征兵站和武器仓库。 切尔尼戈夫、苏梅、哈尔科夫等10个州的居民点被占领,顿涅茨克防线单日遭遇17次冲锋。
致命的打击在后勤。 7月16日,敖德萨军港滞留3400吨北约援助弹药,因海关文件缺失无法出库;同日,扎波罗热前线部队报告:“士兵每日配给从2400卡路里降至1800卡路里”。 这些血淋淋的报告被摆在新总理就职典礼的桌上,成为区块链改革令的导火索。
美国对乌军援到位率仅44%。 2025年3月暂停交付“爱国者”导弹系统,德国跟进削减30%军援。 7月14日,特朗普公开警告:“乌克兰该学会自己打仗了”,白宫随即冻结6亿美元弹药运输。
欧盟的援助同样缩水。 原定每月15亿欧元援助款,6月实际到账9亿欧元。 欧盟委员会内部报告承认:“成员国疲态加剧,波兰已拒签新援乌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