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法国沙特联合声明震撼联合国:中俄支持,哈马斯陷孤岛困局,人质问题成生死关键

发布日期:2025-10-07 10:29:51 点击次数:193

9月12日深夜,纽约,联合国大会全体会议。会场灯光不亮不暗,代表们盯着大屏。主席台宣布一份由法国和沙特牵头的声明进入表决。文件直指两点:哈马斯必须无条件放人;以色列应立刻停火,为无哈马斯参与的巴勒斯坦国家让路。会场没多余噪音,只有翻页和低声交流。

按键声此起彼伏。大屏给出数据:142票赞成,10票反对,12票弃权。中俄并列投下赞成票,引起一阵侧目。此时此刻的同票,比任何场外发声都直白。对懂门道的人来说,这是在告诉各方:这一回,不再替哈马斯兜底。

把时间拨回过去一年。哈马斯三度赴莫斯科,还同中方保持沟通。2023年,中方请来十余个巴勒斯坦派别来北京谈和解,哈马斯也在场。那会儿不少人判断,它还是问题的一部分。起码还能坐在屋里说话。

但现在,笔锋一转。声明写清楚,未来巴勒斯坦治理不由哈马斯主导。中俄投赞成,等于和更多阿拉伯国家站到同一边。这不是场面话,而是把棋盘摆实了。同样,也是对哈马斯的一次公开分界线。

这份文本并不好生,谈了很多轮。初稿没“不可逆”三个字,后来在阿盟国家强力要求下,最后写进去了。意思很直白:这次路径要定死,不再反复拉扯。因为这个,很多国家的态度更硬了。

以色列代表态度冷。虽然文件要求以方停火,但以方强硬回应:只要哈马斯核心人物还在,军行动就不停。美方则保留意见,担心措辞“卡住以色列的下棋空间”。结果美国投了弃权,既不拧法国沙特,也不给以色列难堪。

把这些信号放在一起很清楚。中俄不再替哈马斯的政治前途“保驾护航”。这不只是口风变了,而是把位置挪了。同样,随着更多国家把哈马斯和“恐怖行为”绑定,它在中东这盘抢地盘的合法性,正快速掉血。

场内多国代表都提到人质。自2023年10月7日哈马斯突袭以来,人质一直压在桌面上。很多平民被掳到加沙,成了谈判的筹码。这份联合国声明,等于最后一次把窗户打开:放人,才可能留下转圜;不放,未来治理彻底没你。

把视线移到9月9日夜里。卡塔尔多哈郊区,一处别墅区突然遭导弹袭击。火光把天映红,建筑部分坍塌,多辆车被烧得只剩框架。很快,目标被指向哈马斯政治局的一处会所。事发时,哈利勒·哈雅等人在开会,谈停火和换人。

以色列军方随后认账,称是“精准打击”。目标是“阻碍谈判的中坚力量”。哈雅的儿子当场身亡,还有多人重伤。这次空袭卡在联合国投票前72小时,挑衅意味不需要翻译。以色列的意思很明白:打,照打;谈,不耽误打。

卡塔尔迅速抗议,连夜召见以方在多哈的人员,称严重侵犯主权,破坏在卡的调解。现场照片很快传出,哈马斯说组织核心没被撼动。随后有消息称,其政治委员会有人转移到黎巴嫩和马来西亚。美方没有直接谴责,但表达“过于激进”的担忧。

这一击把外界对“谁真心谈”的疑问推到台前。多名华府人士透露,白宫原打算在本月中旬推动“人质交换+临时停火”的方案,现在不得不按下暂停。卡塔尔也不可能装作没事。调解桌子还在,但桌脚开始发抖。

哈马斯的对外信号也乱。一边说要在“基本条件”满足后再放人,提出完全停火、撤军、以及对加沙未来地位的保证。一边又被动挨打,反击乏力。几名头目进入高度戒备,露面骤减。黎巴嫩、叙利亚、卡塔尔都在加固安保。

情报渠道给出更多细节。美以两边消息都说,哈马斯在海外尝试搭建“平行网络”。目的是防突然斩首时还能运转。这类布局不是一天两天能成的。但如今被逼到这步,也说明核心层紧张到了哪种程度。

从打法上以色列不是单点发火,而是一边打,一边压着谈。在人质问题上,以方口径越来越硬,不等外部调解慢慢磨。白宫有人承认,即便哈马斯全数放人,以方也未必就此收手。同样,联合国声明把哈马斯排除在治理外,谈判平台更脆。

这样算下来,哈马斯落进了前所未有的孤岛。老朋友不再公开撑腰,外交空间越走越窄。地面上打海外也不安全。手里能换东西的,只剩人质。可这张牌越晚打,越不值钱。这是它眼下最大的困局。

几家调解方也在换思路。法国、沙特把方向定得更清,中俄跟上态度。阿拉伯国家多数点头,这条线基本坐实。卡塔尔和埃及私下递话:不主动放人、不接受联合管理,调解机制就停。话说到这份上,台上的余地不多了。

以色列没有完全关上谈判门,但底线摆在那儿:人质全部释放,哈马斯头面人物不是离境就是面对司法。以军在加沙北部继续推进,清掉多个地道点和储备点。战场节奏牢在以方手里,时间在向哈马斯不利的一边走。

夜里,联合国大会走廊里,人群散去,清洁工推着车缓慢经过,一名代表夹着票本快步离场,翻译摘下耳机,用手按了按太阳穴。灯光压低,门口的警卫拉起外套领口。下一次按键响起前,哈马斯会在窗口彻底关上前把人放了,还是继续拖到迎来更严厉的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