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山西人争议多,介子推隐忍,卫青能力强

发布日期:2025-09-18 09:40:08 点击次数:140

说到山西人,大家脑海里冒出来的第一反应是什么?煤老板?剥花生?还是五台山的佛祖?但要我说,别光盯着砖头和佛光,山西其实还盛产一种神奇物种——争议人物。他们有“刚到天上去”的,有“软得比雪还绵”的,有名满天下,也有骂声如潮。在历史的大剧场里,他们一出场,就是话题和弹幕之源。你说,做人是不是得像山西人这么有张力,才不枉来人间一遭?

比如介子推。你问,“割自己大腿上的肉,煮汤给老板喝,这事到底值不值?”有时候我在饭桌上和朋友聊起介子推,总得有人来一嘴:“重耳回国都当老大了还把你漏了,你不去提醒一句,躲山里自绝于人,真沉得住气。”还有人说,“这都能忍,不是圣人就是傻人。”每每听到这,我就想:如果你辛苦打工,老板分奖金忘了你,你是当面自荐,还是干脆把工位搬山里绝食?介子推最后被烧死了,有人给他献冷食,也有不少人献冷嘲。说他“太要脸”、也说他“看淡富贵”。但要我说,他注定活得极端又清白,功名其实没他想得那么香。你也可以觉得他“太不为自己争取”,但你能做到吗?哎,想骂人家之前,先问问自己是不是还差点火候。

再说卫青,一提起他,就是“靠关系打天下”的代表。生在临汾,小时候给公主家喂马,后来姐姐升了皇后,全家鸡犬升天。职场上总有人说,“不是卫子夫,这辈子就只能刷马桶。”但问题在于,卫青真不是一般的关系户。他打仗七去七赢,把匈奴追得魂飞魄散。你说他要没本事,汉武帝能给他大司马,能让他三个儿子都封侯?其实卫青这种人,像极了我们身边“关系+能力”双修的那种。你羡慕他有姐姐资源,但没战绩你也蹦不起来。世界就是这样,起点你选不了,但能力可以印证你是不是昙花一现。

说到冷门大佬,就不得不提裴松之。他给《三国志》做注,结果一大堆人说他“画蛇添足”,陈寿写得清爽利落,你裴松之啰嗦一堆,让人看不明白。但你要知道,如果没有他的补充,很多三国故事根本传不到今天。譬如空城计,要是只剩下一句“亮屯于阳平”,你还怎么和别人吹诸葛亮“妙算如神”?他其实是历史界的补锅匠,专修那些被前人砍掉的细节,给后人留下八卦和素材。可问题也来了:“历史到底该简练直白,还是尽可能丰富?”裴松之的选择,就是“不怕啰嗦,怕漏了料”。

说来说去,其实争议人物就是社会里的“显眼包”。大家嘴上一边骂,一边拿他们做例子——有时是拿来教育孩子,有时拿来自我麻醉,关键是,要“做个有争议的人”真的难吗?其实历史上这些山西人还真有个共性:嘴不服软,心不怕撞南墙,行为总是游走在“被赞”和“被骂”之间——比如王家屏,他敢对万历硬刚,“太子不是你家里的事,是天下的根本”,硬到最后,连官都丢了;有人夸他“有风骨”,也有批他“太轴”,最终是功成身退,还是狗血离场,看各人解读。

又比如陈廷敬,人家靠“柔中带刚”混迹官场,康熙夸他“几近完人”,但他绝不站队,明珠、索额图互撕,他只专注做事不拉帮结派。于是,有人骂他“不够热情,没担当”,有人夸他“成熟、沉稳,能办实事”。这像不像咱们办公室那个“不站队,埋头干活”的老实人?有时候,“刚”不是唯一的通往成功的钥匙,能圆滑能持久才是王道。

历史里,还有像张仪、霍光这样“操作型人才”:张仪用舌头把六国的联军拆得干干净净,靠骗术为秦国铺路;有人骂他“没信义”,有人说“顶级战术家”。霍光忠心权重,敢废立天子,最后却祸及子孙,被后人拿来做“权力的警世故事”。你说,“为大局着想”是不是一定得背所有黑锅?

其实他们的争议还提醒着我们——做人不能既想做名人又不挨骂。王维被叛军胁迫当官,不够“硬”,被人说“没骨气”;杨继盛硬怼严嵩,被一百廷杖打掉半条命,临死还留句“铁骨铮铮”。可你站在他们的位置上,真能做到“宁死不屈”?还是更容易像王维一样“韬光养晦”?反过来看,这世界“称赞韧性的人”,其实往往做不到韧,“指责刚烈的人”,大概率也没勇气去硬拼。

山西这批人,除了刚的、直的,还有特别敢“开眼看世界”的人——像徐继畬。他敢研究英国美国写书引导国人,结果被骂“崇洋媚外”,书成了禁书。可等风水轮流转,后来的维新派都用他书做教材。你说,跟风还是创新,谁都怕被骂“异类”,但不跟风又容易变成“孤勇”。这不,该庆幸自己普通,还是该为那些敢吃螃蟹的人鼓一掌?

当然,争议并不是只有“刚与不刚”。像祁寯藻一生清廉,三代帝师,却又被批“保守,拖洋务运动后腿”。其实他也不是单纯地怕学洋人,他担心国库花空,百姓吃苦。你说,进步和保守,哪个更能代表良心?兴许都不是,时代的潮流不是一人能定,最终谁留下名字,全凭后人爱不爱吐槽。

这些山西人,有的是文人,有的是官员,有的是武将,有的善于谋略,有的只会直来直去。可无一例外,他们身上的争议,像标签一样贴着历史“难题”:要不要为自己争功?要不要顶着压力硬刚?要不要与时俱进还是守住传统?我们在刷弹幕的时候问他们,其实也是在问自己。

所以,你愿意做一个无争议、无风险的躺平者,还是做一个有人骂、有人赞、有人记住的显眼包?这道题,三千年过去了,还没人能交出完美答案。你觉得呢?

本文以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为目标,如涉及权益问题,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调整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