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中东,大家脑子里第一个蹦出来的不是大饼油条,那肯定是“火药桶”仨字。刚歇了口气儿,特朗普就又拿起他那脍炙人口的“推特指挥棒”今天警告伊朗,明天“考虑”轰炸,后天又想让国际原子能机构过去瞅一眼。你说这事闹的,仿佛地球不整个大新闻都没法转起来似的。伊朗这边,刚给自家阵亡的高级军官办完葬礼,心情还没缓过来,以色列那边又开始战果,明晃晃地晒战绩。三方你方唱罢我登场,谁都戴着“胜利者”大帽子,嘴里喊着“世界和平”,手底下可没闲着。都说隔岸观火悠哉,可盯着这锅油越烧越旺,总让人忍不住琢磨——这热闹,是真有“赢家”吗?还是大家在玩个掀桌子的游戏——看谁先按不住性子?
热锅上的舞者,难免烫脚。特朗普的推特警告堪称“一语惊雷”,什么“要是伊朗敢重启核计划我就炸了它”,听着是不是熟悉?这套路,从朝鲜到中东一只唱到一只,变着花样往外甩。可中国有句话咋说来着,“嘴上猛如虎,真打没几回”。不少美国人吐槽,特朗普的制裁连明信片都能发出国际名片爆笑梗了。伊朗这边可不是软柿子,外交部高官阿拉格齐冷冷一甩“不吃你这套威胁和侮辱,谁要起糊涂心思我们随时迎战!”你人家伊朗也是油腔滑调,台上一副“无所畏惧”,台下估摸着一边修核设施一边抹汗。以色列就更有意思了,卡茨部长直接在社交媒体上把自家军功章往外摞,什么摧毁多少防空系统、刺杀多少专家,都恨不得拍成大片卖全球。但你说这“三国杀”,每次媒体一报道仨国家都集体宣布“我赢了”。这局到底谁在自嗨?谁在偷着乐?到底有没有那么一丝赢家的影子?还真不好说。
咱们换个角度,看老百姓咋说。美国家长们一个个掰手指头数着“总统又发推特了,原油价格该不会又得涨一波吧!”伊朗普通人一边扫墓一边琢磨“这天到底啥时候能太平?”以色列人倒挺会自我打气,九点新闻成了讲英雄故事的时间。站在全球电视机前的吃瓜群众,多少都有点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问题老。
卫星图像爆出来,美军那颗3万磅重型钻地弹砸下去没几天,伊朗工地上的建筑工人已经挥舞铁锹开工了。你看这操作,不禁让人想起中国人搬家“你砸我房我盖,我丢就不是勤劳致富的人!”一时间外媒都懵了“怎么爆完炸弹还补课?”都说战争是权贵的狂欢,平头百姓的遭殃,真假胜利这事,网友只想喊一句你们赢归赢,能不能别总来我家院儿炸地基?
表面上,仨国家是“战后喜庆”: 美国宣称打掉伊朗核企图,以色列“呵呵一笑”又推进了自己的战略布局,伊朗呢,公开场合眉头都不皱一下,举国办葬礼、喊抗议,但转脸又接着修他们的福尔多核设施。大家以为这是一锅“隔夜冷饭”打是打了,该修的还得修,该备的还得备,该庆功的依旧庆功。
不过真要说平静?那就是表面功夫。背后暗流汹涌,堪比电视剧的“第二季预告”。美国仓促宣布“制裁升级”,但市场震荡之后,油价只略微跳了一下就缓了过来,仿佛全球已经习惯了此类套路。伊朗遭遇轰炸不过几天就敢重建,说明人家战略韧劲不一般。以色列军队高调转回加沙,现场居民可是日日提心吊胆。有人说,这事像拉锯赛,看着都是“习以为常”,但是谁都明白只要任谁情绪上头,走一步错棋,分分钟可能从“平静表”炸成热搜。
再说说反对声音。美国内部也不全是“鹰派”站台,国会里不少议员捏着鼻子“这又来一轮军事敲打,下次得花纳税人多少钱?”更不要说反战分子举着横幅游街,意思明晃晃你们的安全感不等于我们的安稳日子。伊朗国内也不乏质疑之声,人民看多了惨烈冲突和“胜利”报道,内心五味杂陈。以色列社会分歧更大,那些天天被空袭警报吓得睡不着觉的老百姓,手里抓着手机就刷微博,公交上最多的不是新闻而是呼吁和平的段子。三方口号“胜利归我”,但还没有哪个百姓敢真心庆祝。你说这场热闹,表面平静实际暗潮涌动,没有赢家只有疲惫者。
偏偏,剧情突然一转——以军转身又杀回加沙。原本大家以为主角景别要切回伊朗,结果以色列这位老“主线玩家”直接朝加沙地带挥了挥手。中部布赖杰难民营又成冲突的风暴眼。你说这不是投篮都砸到别的篮筐去了吗?前脚刚跟伊朗大干一场,后脚人家当作插曲,一切又回归“老本行”,绝不耽误本地业务开展。
更魔幻的是,三方都给自个儿封了个“大红花”,美国“我们打击捍卫了世界安全”,以色列“胜利巩固区域主导”,伊朗“对手没摧毁我的核心,他们想多了”,自媒体评论员们都快疯了这是三国“比到底谁更能嘴硬”?还有网友调侃,“仨国家联合出演的年度大型自嗨PK赛,果真精彩绝伦!”外人看的是闹剧,当地人在弹片和断壁残垣旁蹲着吃饭,沦为大国角力的棋子。
再扒拉一下国际舆论场,欧洲人最有看头“炸得真起劲,油价能别蹭上涨不?”俄国人端起小茶杯多打会儿,武器生意兴旺点。中国老百姓看得更淡“你们咋又翻老故事?该上班还得上班,能不能低调点别搞原油价格翻车?”各国政府琢磨的不是和平,而是有没自己啥好处。
阴谋论就更热闹了,什么“美国要维稳石油话语权”“以色列趁机巩固强者姿态”“伊朗借机再砸一波民族主义高热”,层出不穷。那些看似激烈的胜利宣言,归根到底是一场场面子之争。表面都在争当“地区警察”,其实就是比拼谁的表演抢眼,谁能更快抢占道德高地而已。
你以为这下完事了?真想多了!每当局势看似缓和,下一波危机就在路上。伊朗不服气,五天炸完就开始重修福尔多核设施。美国紧接着制裁升级,财政部官员嘴都说干了。以色列“多线作战”之下,国内恐袭阴影、民生压力、反战呐喊一个接一个,搞得军方都喊头大。
最绝的是,这仨国家对着媒体阵阵“嘴炮”,私底下该敲竹杠还是敲竹杠。该搞垄断的石油照垄断,小道消息天天飞,各路阴谋论打得比军事还热。社会分裂加深,老百姓几乎被舆论灌了耳边风,理智派抱怨“打来打去都是消停不了日子”;极端分子趁机煽风点火,真以为能赢得世界的尊重。可你细想,假使总靠制造对立和宣称“我赢了”,这片土地何时能结束循环,迎来真实的安宁?
再怎么自我陶醉,现实问题是逃不掉的。油价一波三折,全球供应链“伤不起”,打击和修复的成本——都是实打实的买单。更何况,每一声爆炸背后,是无数普通家庭的流离失所。媒体里是“战略成果”,民众心里却只想问这启示录何时画上句点?
你说现在这些“胜利新闻”吧,就像东北大爷嘴碎唠嗑,一边上街遛弯砍价一边劝说“这家小子咋总咔咔搞大动作呢?地球有事少闹点呗!”看着美国、伊朗、以色列三家舞台上轮番谢幕,哪个不是面红耳赤争“榜首”?但深究下来,如此“谢幕”,大家都是自家摄像机前过足了戏瘾,观众席上的老百姓呢?除了油价、难民、紧张情绪,享受不到一丝“胜利”。问一句,“轰炸一通到底换来了谁家的平安?”媒体们彩虹屁满天飞,可我们只能“假装”恭喜每位主角演技赛高——生活还得过,嘴炮不能当米饭吃,对吧?
那咱就问个扎心的——所谓的“胜利”,到底在谁手里?是指挥官的作战室里,还是无家可归的难民营里?是国家安全的石油库房,还是老百姓餐桌上的油瓶子?假如“赢”只是三方互相安慰,谁又能担保明天不会来一波更猛的“嘴炮与导弹齐飞”?这样天天把“胜利”当小品演,真能让世界更好吗,还是都在等着下一个倒霉蛋出场?您怎么看?留言唠唠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