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今明两年要防“资产贬值”?有人提醒:这5件事尽量别做

发布日期:2025-08-01 18:15:00 点击次数:157

2025年伊始,一个不容忽视的经济现象正在全球范围内蔓延——资产贬值。从房地产到股市,从理财产品到养老金,许多投资者开始担忧自己的财富正在缩水。在这个宏观经济变化的关键时期,如何保护自己的资产,避免不必要的损失,成为每个普通家庭必须面对的问题。

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在2023-2024年期间出现了明显的通缩现象,CPI与PPI增速都在-1%到1%区间波动。这种低通胀甚至是通缩的环境,正在深刻改变我国的资产价格走势。尤其是房地产市场,近三年来价格普遍下跌30%-40%,成为资产贬值的一个典型代表。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趋势可能在2025-2026年继续存在。

通过对市场的深入分析,经济学家们发现,当前的资产贬值与多种因素有关:人口结构变化、城市化进程放缓、全球贸易环境恶化以及政策调控方向转变。而在这个资产贬值的时代,普通投资者往往会做出一些错误决策,加剧自己的财富损失。有资深投资顾问提出警告:在未来两年,有五件事是普通投资者绝对不应该做的。

第一件不该做的事:盲目加杠杆购买大额资产。在资产价格下行周期,过度借贷购买房产或大额投资将带来沉重的财务负担。2025年最新房地产数据显示,虽然部分一二线城市房价有止跌迹象,但总体市场仍处于调整期。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2025年第一季度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9.8%,降幅虽比上年全年收窄0.8个百分点,但仍处于负增长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盲目加杠杆购买大额资产等于承担双重风险——既要面对资产贬值的损失,又要承担高额的债务成本。一位资深银行业从业者表示:"当前银行房贷利率虽然降至历史低点,但在资产价格持续下跌的环境中,低利率并不意味着低风险。许多购房者在三年前买入的房产,现在市值已经低于剩余贷款金额,陷入严重的负资产状态。"

第二件不该做的事:忽视资产流动性风险。资产贬值时期最大的危险不是价格下跌,而是流动性枯竭。许多看似安全的投资,在市场恐慌时可能难以变现。2024年底到2025年初的数据显示,二手房交易周期已从过去的一个月延长到三个月甚至半年,许多卖家被迫大幅降价才能完成交易。

金融专家指出,流动性风险在不同资产类别中表现各异。房地产的流动性风险最为突出,一旦市场进入下行周期,变现周期将大幅延长。而一些非标准化的理财产品和私募基金,在市场恐慌时可能直接面临无法赎回的窘境。保持适当的现金储备和高流动性资产配置,成为应对这一风险的关键策略。

第三件不该做的事:将全部资金押注在单一资产上。多位财富管理专家强调,无论是全押房产还是全押股票,都是极其危险的投资策略。2025年市场数据显示,不同资产类别的表现差异显著,仅在A股市场,不同行业板块的表现就呈现巨大分化,银行板块年内上涨34.39%,而医药生物、食品饮料等行业表现低迷。

财富管理专家建议,在资产贬值时期,应采取多元化投资策略,合理配置不同类型的资产。特别是在从"空间资产"向"时间资产"转型的大背景下,增加债券、黄金等防御性资产的比例显得尤为重要。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中国居民新增储蓄达到6.3万亿元,远高于去年同期水平,反映出居民在不确定性增加时对流动性和安全性的偏好正在上升。

第四件不该做的事:忽视国际地缘政治风险对资产的影响。随着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地缘政治风险正在成为影响资产价格的重要因素。2025年特朗普重返白宫后,美国针对中国商品的关税政策可能使中国出口增长降低5个百分点左右,这将对与出口相关的资产带来显著压力。

值得警惕的是,地缘政治风险往往具有突发性和难预测性,可能在短时间内引发资产价格的剧烈波动。投资专家提醒,在配置资产时应充分考虑这一因素,增加抗风险能力强的资产比例,如美元资产、黄金等传统避险品种。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国际金价已上涨12%,成为资产贬值环境中表现最好的资产类别之一。

第五件不该做的事:忽视资产保值的时间周期。在资产贬值时期,过于短视的投资策略往往会带来更大损失。一些投资者为了追求短期收益,频繁调整投资组合,最终陷入"追涨杀跌"的恶性循环。而真正的财富管理需要长期视角,特别是在当前这个经济转型的关键期。

研究数据显示,中国经济正在经历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的转型,这一过程中资产价格的调整是必然的。投资者需要调整预期,不再期待资产价格如过去十年那样快速上涨。相反,应该关注资产的内在价值和长期回报。金融专家提出,在当前环境下,年化5%-6%的稳健回报已经是相当不错的投资成果。

面对资产贬值的挑战,我们应该如何调整投资策略?专家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适当提高现金和高流动性资产的配置比例。在通缩环境中,现金的购买力实际上是在提升的。央行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我国居民存款增长迅速,这不仅反映了居民对经济前景的谨慎态度,也是对现金价值的理性认识。

其次,关注收益稳定、分红率高的资产。在资产价格波动加大的环境下,稳定的现金流回报显得尤为重要。高股息板块如银行、能源等行业在2025年表现强劲,就是市场对确定性回报偏好提升的反映。

第三,降低对房地产的依赖度。多年来,中国家庭资产中房地产占比过高,这在房价上涨周期带来了丰厚回报,但在当前环境下却成为拖累家庭财富增长的因素。数据显示,2025年中国家庭资产配置正在发生转变,从过去的"以房为主"逐渐向更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第四,增加抗通胀资产的配置。虽然当前面临的是通缩而非通胀环境,但考虑到货币政策的大幅宽松,未来通胀反弹的风险不容忽视。黄金、通胀保值债券等资产可以作为对冲工具纳入投资组合。

第五,适当配置海外资产。地域分散是应对系统性风险的有效手段。随着资本市场开放程度提高,普通投资者配置海外资产的渠道也在增加。不过,考虑到汇率风险和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海外资产的比例应该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值得注意的是,资产贬值并非只有消极面。对于年轻人和首次购房者来说,这可能是进入市场的良机。而对于具有长期投资视野的投资者来说,市场调整也创造了很多优质资产的低价入场机会。关键是要有清醒的认识和合理的预期,避免盲目跟风和恐慌情绪。

经济学家普遍认为,中国经济正在经历深刻转型,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从依赖投资和出口转向更加平衡的增长模式。这一转型过程必然伴随着阵痛,资产价格的调整就是其中之一。但长期来看,这种调整是健康的,有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展望2026年,随着经济结构调整深入和政策效果显现,资产价格有望逐步企稳。最新政策信号显示,中央正在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推出一揽子货币政策措施,包括降准降息等手段刺激经济。这些措施将为资产价格提供支撑,但投资者仍需保持耐心,因为经济转型是一个长期过程。

面对资产贬值的新常态,普通家庭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财富管理策略,摒弃过去单纯依靠资产价格上涨获利的思维,更加注重资产的内在价值和现金流回报。这不仅是应对当前挑战的需要,也是适应未来经济环境的必然选择。

您对当前的资产贬值趋势有何看法?您认为在这个时期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的财富?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经验和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