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发出乌克兰的最后通牒后,特朗普竟然让欧洲去给中国施压力,这不就有点反过来的吗?中方一听,直接还击,反将一军。那么,特朗普让欧洲变相打压中国,欧洲会照办吗?而中方的回应又是怎么回事呢?
当地时间9月3日,普京公开讲了,如果大家都理智点,俄乌冲突其实还是有可能靠谈判解决的,但他也明确警告乌克兰,若谈判不成,俄罗斯就会用武力把既定目标完成。这个说法其实藏了两层意思,一方面说明俄罗斯没有完全关闭外交谈判的门,另一方面也让外界知道,俄军决不会坐以待毙。在俄罗斯拿下乌克兰的四个地区,又跟西方的关系处于紧张状态时,普京的这个表态既是底线,也是个警示。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特朗普竟然试图把自己打造成“调解者”。他满口说要推动俄乌和谈,可局势死死卡住,他就不甘心,反倒把矛头指向欧洲甚至中国。据路透社爆料,在马克龙主持的那场所谓“意愿联盟”电话会议上,特朗普不知怎么的,罕见地提高嗓门,大喊让欧洲彻底停止从俄罗斯进口能源,还指责欧洲那边犹豫不决,是继续帮俄罗斯打仗的根本原因。
接着,他突然把目光转向中国,硬是要欧洲对中国施加经济压力,说这是因为“中国在为俄罗斯的军事行动提供资金”。这番话既没根据,又显得挺乱来,反映出特朗普心里的两点担心。一方面,他没能兑现自己“快点结束战争”的承诺,只能找个借口推卸责任。另一方面,中俄关系越走越紧,他就怕欧美陷入孤立俄罗斯的策略泡汤。
欧洲的反应挺纷繁的,法国和德国虽然对俄罗斯挺强硬,但在能源问题上都挺吃紧,根本腾不出手来跟美国一起对中国施压。毕竟,欧洲的经济复苏离不开中国这个主要市场,德国的汽车、法国的奢侈品、意大利的机械,都得靠中国的消费和供应链撑着,要是真对中国开刀,等于自己把根儿扯断了似的。特朗普的那番话确实有杀伤力,但是欧洲的领导们心里都明白,特朗普这个“盟友”其实不怎么靠得住,他一再强调“这是欧洲的战争”,其实就是在暗示美国也不准备再为乌克兰的事情出力了。
中方的回应也挺干脆的,外交部发言人直截了当地说明:中国既不是这次危机的制造者,也不是当事者,坚决反对随便拿中国说事,更反对对中国施加所谓的经济压力。看起来像是在例行发声,实际上是巧妙地反击,把问题又推回到欧美的头上:俄乌冲突的持续,归根结底是欧美在推波助澜,责任不在中国,中方也不会为别人背锅。坚持通过对话和谈判解决问题的立场,明确拒绝被绑架,这不仅驳斥了特朗普的逻辑,还显示出自身的中立态度。而相较之下,欧美内部彼此推诿、分歧愈发明显。
实际上,中方既没有卷入俄乌冲突,也没有参与军事援助,却因为和俄罗斯保持稳定合作关系,被美方列为重点批评对象。这其实说明中国在全球格局中的份量,已经无法被忽视了。也就是说,特朗普之所以要拉拢欧洲一起对中国施压,恰恰反映出中国已经成为他不得不面对的重要变量。可是,中方的回应并没有直接卷入这场争吵,而是坚持原则、强调通过对话,把责任归咎到相关当事人。这种稳扎稳打的反击方式,不仅维护了自身利益,在战略上还巧妙反击,美方反而吃了个哑巴亏。
总体来看,俄乌冲突的僵局、美国调解的乏力、欧洲的左右为难,再加上中国表现出的稳重姿态,这一系列情况都展现得淋漓尽致。实际上,关键不再仅仅是战场上的胜负,而是当国际秩序在重建时,各方的力量对比出现了新变化。美国试图推卸责任,中国坚持自己的立场,欧洲则只能在夹缝中左右摇摆,这种复杂局势恐怕还会拖个一段时间。
#百度带货夏令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