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惊天动地!中国“火龙”280A钻地画面震撼曝光,敌人地下堡垒瞬间

发布日期:2025-08-05 13:34:16 点击次数:77

深埋地下九十米的堡垒,曾被视为万无一失的终极安全。就像伊朗福尔多核设施,拥有三千台离心机,据说能抵挡核打击。

可如今,连五角大楼都为此犯难了。2024年冬季,他们承认,就算出动至少四架B-2轰炸机,投射六到十枚美军最强的GBU-57巨型钻地弹,想摧毁它,风险依然极高,成功率还存疑。

这不是武器不够强,而是攻防游戏规则变了。曾以为固若金汤的地下防御,正面临两种截然不同军事哲学的挑战。一个“无处可藏”的新时代,似乎已在眼前。

重锤的困境

提起美军的钻地弹,GBU-57总绕不过。它重达13.6吨,弹体是高密度的镍钴合金钢,理论上能穿透60米钢筋混凝土或40米花岗岩。加上1.2米的圆概率误差和智能引信,数据确实傲人。

这柄号称地表最强的“手术刀”,威力巨大,可投送它代价不菲。它只能由昂贵的B-2隐形轰炸机携带,一架仅能挂两枚。

面对严密的防空体系,B-2每次临空投弹,都是一场高风险赌局。反复进入敌方空域,再隐身,也增加了被发现的概率。这种“精打细算”的战术,受限于平台,显得有点“力不从心”。

中国的飞针

与美国追求单件武器极致性能不同,中国选择了一条完全不同的路:速度、模式与饱和。近日,中国北方工业公司发布了“火龙”280A战术导弹的宣传片,很快就刷屏了。

紧接着的实弹测试,更是震动人心。它成功钻透了8米厚的35兆帕混凝土工事,威力让人咂舌。

这款导弹长7.38米,重3.64吨,战斗部480公斤,射程290公里,末端速度高达6马赫。最关键的,是它那“火箭助推-滑翔”的M形水漂弹道。

搭配北斗中段制导和毫米波/红外末端制导,精度高达5-10米。这种模式下,想要拦截,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再说东风-15C。这款解放军的战术弹道导弹,末端速度同样超过6马赫。成都飞机制造厂工程师张建华曾明确指出,超过6马赫才是理想穿透效果的关键。

它采用了纳米钨合金弹头,每平方厘米可承受8吨冲击力。配合大气层外垂直灌顶打击,外媒推测其能穿透60米地层。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甚至评估,它的破坏效能是GBU-57的两倍。

“火龙”280A可以由PCL-191箱式远火或外贸AR-3火箭炮发射,一车两枚,20分钟就能再装填。而且,它的成本只有航天科技M-20导弹的三分之二。

这意味着什么?可以大规模、低成本地部署。不再是“一点突破”,而是能形成“导弹雨”般的饱和攻击。这种体系,直接让传统的防空网失去了意义。

胜负的哲学

美国追求的是“极致穿深和精度”,依赖高价值的B-2轰炸机投送大威力炸弹。这就像是“挥舞铁锤的人”,试图用一把外科手术刀精准清除目标。

而中国,则致力于打造一个无法防御的“铁砧”。通过发展成本更低、可大规模部署、突防能力强的战术导弹,让对手的防御失去意义。用一句训练口诀来说,就是“十弹破一洞,千吨覆一城”。

退休的北约工程兵上校曾用“铁砧和铁锤的比赛”来形容钻地武器的较量。他认为决定胜负的是挥动锤子的人。可当“铁砧”遍布且难以摧毁时,锤子再大,又能如何?

2021年兰德公司的兵棋推演,已经证实了这一点。面对中国部署的钻地导弹群,美军精心设计的岛链防线,居然出现了致命缺口。传统的防御工事体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无处可藏

现在,伊朗福尔多设施的困境,答案已经明了。真正的威胁,不在于单枚炸弹能穿透多深,而在于一种能让所有“地堡”都暴露在火力之下的全新打击体系。

五角大楼的报告里,最近悄悄增加了一个新条目,承认“中国陆军战术导弹已实现低成本、高精度、强突防三位一体”。这无疑是来自权威的佐证。

今年,“火龙”280A在国际防务展上备受关注,军贸订单暴涨了23%,成了中国继无人机后的又一明星出口武器。这说明,这种变化,已经是全球公认的既成事实。台湾海峡对岸的防御工事,正面临着直接的威胁。当传统的防御工事失去意义,未来战争的规则,似乎正在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