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拒不阅兵!李在明难言之隐,派二号人物访华,已是最大诚意

发布日期:2025-07-29 16:48:06 点击次数:110

最近,从韩国总统办公室传出的消息挺有意思。总统李在明,大概率是不会来参加中国9月3日举行的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式了。据说这个决定,他们内部也是前前后后琢磨了十来天。

当然,人不来,但面子得给到。作为替代方案,韩国计划派出现任的国务总理金民锡出席。这操作,明眼人一看就懂,不是简单的行程安排,而是首尔在中美两大国之间,那点越来越窄的生存空间里,能做出的最现实的选择。这既是李在明标榜的“实用主义外交”的体现,也暴露了韩国在安全和饭碗之间,有多么纠结。

对于总统为什么不来,韩国官方给了两个说法,听着都挺像那么回事。第一个是日程太满了。李在明7月底到8月要去趟美国,想跟特朗普碰个面,谈谈关税的大事。8月份还要跟日本搞个峰会,9月又要飞纽约参加联合国大会。这么一看,确实是分身乏术。

第二个理由更讲究,叫“外交对等”。意思是,2017年文在寅为了修复“萨德”关系跑了一趟中国,但之后中方最高领导人一直没回访。现在李在明要是再巴巴地跑过去,面子上有点挂不住。

可这些理由,稍微琢磨一下就觉得不对味。大国元首之间真正重要的会面,日程都是可以挤出来的,用“太忙”当借口,多少有点敷衍。至于“对等”,就更牵强了。当年文在寅是去破冰的,现在尹锡悦把关系搞得这么僵,李在明想改善局面,主动点才是姿态,哪有什么对等不对等的说法。

那个让首尔忌惮的“盟友”

既然官方的理由有点站不住脚,那真正说不出口的原因是什么?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就是怕美国不高兴。韩国外交的每一步,都得小心翼翼地看着华盛顿的脸色,生怕这个最重要的盟友“吃醋”。

这种忌惮是刻在骨子里的。朝鲜半岛那边,上百万的军队、密密麻麻的火炮和随时能打过来的导弹,背后还有中俄的影子,这可不是开玩笑的。韩国的安全,可以说完全系在美国的裤腰带上。没有美国,韩国连国防都成问题,战机发动机、军舰燃气轮机、雷达导弹,核心技术全是美国货。

除了军事,饭碗也捏在美国手里。李在明急着去美国,就是怕特朗普的“对等关税”大棒挥下来。2024年,韩国对美国贸易顺差高达557亿美元,光汽车就占了200亿。拜登政府7月份已经加了25%的关税,要是特朗普回来,后果更不敢想。这种情况下,谁敢在去美国“求情”前,先跑去北京参加一场让美国人看着扎眼的阅兵?

但另一头,韩国也同样得罪不起中国。如果说美国管着韩国的“安全”,那中国就管着韩国的“经济”。中国是韩国连续多年的第一大贸易伙伴,2024年贸易额超过3000亿美元,占了韩国出口总量的五分之一。这个饭碗,谁敢轻易砸了?

历史的经验就在眼前。十年前,同样是阅兵,朴槿惠顶着压力来了,换来了中韩关系的一段蜜月期。而前任尹锡悦呢,一头倒向美国,在中国的核心利益问题上指手画脚,结果中韩关系迅速冰冻,经济上的寒意,韩国企业感受得最清楚。

李在明是聪明人,他不想重蹈尹锡悦的覆辙。所以他上台后,嘴上一直强调中韩关系很重要。这次的决定,就体现了他高超的“平衡术”。总统本人不去,是给美国一个交代,表明我还是跟你最亲。但同时,派二号人物国务总理来,这已经是相当高的规格了,是给中国一个台阶下,意思是:大哥你看,在这么大的压力下,我这已经算是最大的诚意了。

李在明政府的这个选择,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韩国如今的窘境。所谓的“实用主义”,说白了就是在两大巨头之间走钢丝,每一步都战战兢兢,既要安抚好这边,又不能得罪了那边,最后的结果往往是两边都觉得你诚意不够。

这种日子过久了,一个国家的自主性就会被慢慢磨掉。当你的所有决策,都要先考虑别人高不高兴时,你其实已经失去了掌握自己命运的能力。在未来更加激烈的大国博弈里,这种角色很容易从棋手沦为棋子。或许韩国需要明白,真正的安全感,不是来自于某个遥远盟友的许诺,而是来自于和身边强大邻居建立起的、实实在在的互信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