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黑后河边风一凉,黄尾就开始出来找食了。这鱼拉力足,钓着过瘾,但嘴小还爱“轻口”,没找对方法很容易坐一整晚空竿。我常跟钓友琢磨夜钓黄尾的技巧,整理了几个实战里管用的点,新手照着来,大概率能上鱼。
一、抓准时间:别瞎等,这几个时段黄尾最肯吃
不同季节,黄尾夜间觅食的点不一样,别死守一整晚。
暮春天刚擦黑(差不多18点到20点),还有凌晨2点到4点,水温刚好,黄尾敢靠边;夏天热,傍晚18点到20点、半夜22点到凌晨0点,还有后半夜2点到4点,这三个时段鱼口最稳,尤其是后半夜,钓上来的还都是大的;初秋凉快些,傍晚18点到22点,还有黎明前4点到6点,天快亮那阵,鱼会猛吃一阵。
天气也得看:晴天微风、不闷的晚上最好,要是下点蒙蒙细雨,水里溶氧足,黄尾更活跃;刮大风、下雨下得急,或者闷得喘不过气,就别去了,鱼根本不开口。
二、选钓位:找黄尾“食堂”,别在河边瞎杵
黄尾爱待在有食、溶氧足的地方,不用盯着深水区死等:
- 水库闸口下游的回湾、河道里有水草的边缘,这些地方水流缓,能存住吃的,黄尾常来逛;
- 深浅交界的坡地,比如岸边往水里走,突然从1米深降到2米多的地方,黄尾晚上会从深水区游到这儿找食;
- 水底有乱石、暗礁的地方,石头上长藻,黄尾爱凑过去刮着吃,但下钩时注意别挂底。
选好钓位再看看脚下:要平、不滑,别选陡坡或草太多的地方,晚上走动容易摔,也怕藏蛇虫。
三、饵料:别搞复杂,味型对、状态软就管用
黄尾爱吃藻腥味,饵料不用瞎配,简单点反而好:
我常用的配方:藻元素3份+大板鲫4份+4#鲫2份,再掺1份轻麸,拉丝粉加10%左右。水比别太死,1:1就行,倒水上快速拌匀,静置3-5分钟,然后轻揉几下,揉到跟耳垂软硬度差不多就停——太硬了黄尾吸不进,太软了容易脱钩。
要是水温低(比如初秋早晚),加点虾粉提腥;夏天杂鱼多,就用超诱5份+藻元素3份+轻麸2份,本味重,能少招杂鱼。
窝料也简单:菜籽饼敲碎(别太细),混点酒米,再掺少量商品饵,捏成乒乓球大小,打1-2个窝就行。后面别一次补太多,隔半小时扔一小团,留鱼更稳。
四、调漂抓口:黄尾嘴小吃饵轻,别等大动作
黄尾吃饵就像“嘬一口”,漂动得小,调漂和抓口得细:
调漂就用“调平水钓2目”,步骤不复杂:先裹重铅找底,让漂尖刚露水面;然后把浮漂往下拉(比子线长10厘米左右),剪铅到漂尖跟水面齐平;最后挂饵,把浮漂往上推,直到露出2目——这样双钩触底,子线有点弯,假信号少。要是走水,就把铅坠往上推10厘米,让铅坠触底,更稳。
抓口别等黑漂!主要看两个信号:一是漂快速顿半目到1目,这是黄尾吸饵进嘴了,赶紧扬竿;二是漂慢慢顶起来(比如从2目顶到4目),别犹豫,这也是真口。要是漂只是轻轻点动、跳来跳去,别提竿,要么是黄尾在刮饵,要么是杂鱼闹。
五、线组:别用太粗,兼顾灵敏和拉力
黄尾力气不小,但嘴细,线组太粗容易挡口:
主线用0.8-1.2号尼龙线就行,子线选0.4-0.6号的,别太长,15-20厘米足够(长了信号传得慢);鱼钩用2-4号细条袖钩(金袖、极细袖都成),钩轻、尖利,黄尾容易吸进去;浮漂选1.0-2.0克的细长枣核漂,翻身快,小动作也能显出来。
六、夜钓安全:别大意,这些细节得注意
晚上河边黑,安全比上鱼重要:
- 别一个人去,跟钓友搭伴最好,有事能互相帮衬;
- 头灯要带亮的(最好备个备用电池),夜钓灯照漂要稳;防蚊液、防滑鞋必须带,夏天钓位周围清干净杂草,怕蛇就撒点雄黄粉;
- 手机充满电,跟家人说清楚去哪钓、大概几点回,急救包也带个小的(有创可贴、碘伏就行);
- 走的时候把垃圾带走,别扔河边,咱们钓鱼也得护着水。
其实夜钓黄尾不用搞太多花活,找对时间、选对窝、饵料状态对了,再盯着漂的小动作,新手也能上鱼。关键是别急躁,有时候等半小时鱼才进窝,稳住了,说不定下一口就是大的。钓完回家路上想想白天的事儿,再看看桶里的鱼,这就是夜钓的乐趣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