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晚,重庆以11787架无人机成功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最多无人机组成的空中图案”,成为无人机表演的又一里程碑。
此前,重庆已于4月19日起常态化开展无人机表演,五一和端午节期间吸引超140万人次现场观看,有效带动了当地文旅消费。
近几年,无人机表演几乎成为重大节庆及赛事的必备节目:
2023年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上,1500架无人机化作 "数字火炬手" 点燃主火炬;
2024年巴黎奥运会上,一大群舞动的无人机“星星”引起了全世界的瞩目;
2025年深圳湾,无人机编队在夜空中拼出粤港澳大湾区轮廓;
成都的 "天府之眼" ,无人机编队定期演绎熊猫、川剧变脸等城市符号,成为继火锅、青城山后的第三张城市名片;
西安大唐不夜城的 "盛唐星空" 无人机表演,将李白诗词、敦煌飞天等元素转化为动态光影;
宝马、特斯拉等品牌在新车发布会中,普遍采用无人机编队演绎产品 LOGO 及核心技术。
这项诞生于2015年的新兴业态,正在快速改写低空经济版图。
无人机表演不仅是技术秀场,更成为城市 IP 塑造、商业价值转化的新载体,本文将从产业现状、技术密码、普通人的入局路径等维度展开深度解析。
一、解秘:一场无人机表演的全流程
一场无人机表演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创意设计阶段
根据表演主题敲定无人机整体呈现效果,设计要兼顾创意和审美。
这个阶段的主要工作,由创意总监和美术设计师担任,根据项目的大小匹配相应的人数,100-300架无人机的小型表演,只需要创意总监+1-2个美术设计师即可,但1000架以上的大型表演,则需要配备更多设计师。
创意总监负责根据客户的需求来提炼核心创意,比如为重庆文旅项目设计的“赛博火锅”“空中吊脚楼” 等地域特色元素;还需要在生成团队同步设计方案的同时,确保艺术表达与技术实现的平衡。
2.建模阶段
将平面的设计图案转化为三维立体效果。
同样的,根据项目的大小,匹配不同数量的3D建模师,一般小型项目配备一个建模师,中大型项目除了建模师外,还会配备动画师。
3D建模师负责将平面设计转化为立体模型,精确到每栋建筑的高度和位置,还要通过碰撞检测算法模拟无人机飞行路径,确保 3D 造型中无人机间距≥1.5 米,有些复杂的3D 造型可放宽至 1 米。
动画师则是负责动态效果设计,为模型添加运动轨迹,比如为无人机群设计动作的旋转、升降,同步灯光变化节点,以及对齐动画和音乐节拍,通过时间码触发灯光变换。
3.轨迹生成阶段
通过编程生成轨迹,进行模拟和调试。
这个阶段由飞控工程师和测试工程师主要负责,飞控工程师负责路径规划和编程,确保所有无人机同步到达指定位置,还要预设单机失联自动部位逻辑,如果某架无人机故障,相邻的无人机则需通过动态路径调整填补空缺,维持整体造型。
测试工程师则需要在虚拟仿真平台测试轨迹文件,同时还要通过小批量的无人机验证实际飞行效果。
就这样,从创意设计,到3D建模,再到轨迹生成,最后呈现出精彩纷呈的无人机表演。
一般无人机表演中,单个飞手可以管理数千至数万架无人机。2025 年重庆 “魅力重庆” 无人机灯光秀中,11787 架无人机由4 名飞手操控,平均每人控制2900多架。
二、无人机表演现状:从科技秀到商业刚需
1.无人机表演现状:头部企业已形成技术壁垒
无人机表演正从 “小众科技展示” 成长为低空经济的重要落地场景。
据《无人机灯光秀市场按表演类型、无人机类型、控制系统、应用和最终用户划分 - 2025-2030 年全球预测》显示,2025年无人机表演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32.6亿美元,预计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15.61%,到2030年将达到67.7亿美元。
深圳、成都、杭州等低空经济先行城市贡献了超过一半的市场份额,且头部企业已形成技术壁垒。
一飞智控自主研发的无人机集群控制技术,现已实现通过远程云控制平台同时对多达10万台无人机进行智能调度运行;
亿航智能开发 “空中立体编程” 系统,支持 3D 动画实时渲染,服务过北京冬奥会、迪拜世博会等顶级赛事。
中小玩家则聚焦区域市场,比如西安的 “长安十二时辰” 景区无人机表演,日均吸引游客 1.2 万人次,成为文旅引流 “标配”。
据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0月底,我国无人机经营性企业已超过1.7万家,无人机表演企业已超 3000 家。
头部企业如深圳一飞智控、广州亿航智能占据一半以上的高端市场,区域分布呈现 "珠三角引领、长三角协同" 的格局,其中深圳成为全球最大的低空光影秀场。
2.无人机表演分类:从整齐划一到千变万化
按规模分:从小而美到震撼集群
小型编队(100 架内):主打精致场景,如商业开业、婚礼定制等;
中型编队(100-1000 架):聚焦城市 IP,比如济南 “泉城夜宴” 无人机表演,融合趵突泉、大明湖等元素;
大型集群(1000 架 +):垄断顶级赛事,2025年重庆以11787架无人机,组成了山茶花开、山水之城、星河映江等震撼图案。
按场景分:商业、文旅、公益多元赋能
商业营销:品牌发布会的空中广告,比如特斯拉新品发布会上,用 1500 架无人机拼出 Cybertruck 轮廓,视频全网播放量超 2 亿次,且营销成本比传统广告低。
文旅融合:景区 “夜游经济” 标配,桂林阳朔 “漓江星空秀” 将刘三姐传说转化为空中动画,带动了周边民俗入住率。
公益与城市形象:深圳前海常态化 “湾区之光” 表演,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 “空中会客厅”。
按技术分:从固定轨迹到实时交互
预设轨迹表演:一般都是预设轨迹,通过离线编程设定飞行路径,适合标准化场景(如节日庆典),技术门槛较低,中小团队就能入门。
实时交互表演:头部企业专属,如亿航智能的AR 天空剧院,支持观众通过 App 投票切换画面。
3.无人机表演的前景:低空经济的流量入口
全国280个5A级景区中,大多数景区已规划无人机表演项目,无人机表演成为文旅升级的必要路径;
汽车、快销品等行业也正在向沉浸式体验倾斜,无人机表演成为品牌发布会的标配。
无人机表演目前也不只是“夜晚经济”,通过强光LED和动态调光技术,还可以实现白天表演;即使是下雨和有风的天气,无人机编队也能完成表演,防雨抗风使得无人机可以应用在更复杂的环境中。
无人机的产业链也开始延伸,在上游,无人机改装、LED 模组定制需求增长;在下游,无人机表演+业态开始延伸,空中剧本杀等将点燃新业态。
人社部最近也新增了无人机飞行规划员等17个新职业,且无人机群飞行规划员的工作范围并不限于无人机群的表演规划,还覆盖到城市治理、物流配送、应急响应、文旅策划等多个领域。
三、无人机表演的技术:支撑万架齐飞的硬核实力
说完现状与前景,再来看看支撑无人机表演的核心技术是什么。
1.编队控制技术:无人机表演的神经中枢
无人机表演作为“空中夜画师“,需要绝对的精准和精密的调度,如果是纯人工操作,这个工作量大到无法想象。
而作为无人机表演的神经中枢,分布式控制算法采用主从+分布式混合架构,主控机负责整体调度,不仅实时响应,还能避障和位置校准,即使在有风环境下也能稳定飞行。
除此外,抗干扰通信系统,通过“4G/5G + 数传电台 + 卫星通信" 三冗余通信链路,让无人机群即使在电磁环境复杂的区域,也能压缩通信时延,降低丢包率。
2.导航定位技术:厘米级的精度
导航技术可以让无人机群精准定位,“北斗 + GPS+UWB 超宽带" 的定位方案,可以在没有 GPS 信号的楼宇峡谷区域精准定位。且无人机搭载双目视觉摄像头,通过实时识别地面标识物,实现厘米级校准降落。
3.能源与续航技术:让光影秀更持久
续航技术可以保证无人机表演的时长,目前表演的无人机能源主流采用22.2V 8000mAh 的锂聚合物电池,单电池续航20-25 分钟。
还可在起降场部署电磁感应充电板,无人机完成表演后自动返航充电,充电时间不超过5分钟,可以实现循环作业。
4.视觉效果技术:从单色到全彩的光影进化
我们看到的无人机表演,已经有了更丰富的色彩变化,那是因为每架无人机搭载12-16 颗全彩 LED 灯,可以实现灯光色彩与亮度的精准控制。
同时在大型表演中,还可以引入地面激光投影与空中无人机编队互动,实现天空+地面的视觉共振。
5.安全保障技术:万无一失的空中纪律
前视双目视觉 + 侧向超声波 + 全向毫米波雷达的三重避障系统,可以成功规避突发闯入的无人机与飞鸟;
同时,冗余飞行 - 安全迫降 - 降落伞的三级保障,可以在无人机监测到动力系统故障时,自动切换至备用电机继续飞行,万无一失低保障空中“纪律”。
四、普通人入局:成为飞行规划师的要求
无人机群规划师的职业门槛像一座金字塔:塔基是对机型性能的深度掌握,塔身是三维路径算法与空管法规的融合能力,塔尖则是应对突发状况的 “临场感”。
1.塔基:跨过合规与操控门槛
想要成为飞行规划师,需要考取 CAAC 视距内驾驶员执照,若从事超视距表演(如 100 架以上),还需要升级为超视距机长执照。
核心技能是掌握无人机起降、编队基础动作;学会编队控制软件的使用;至少掌握一款3D建模软件,或使用在线平台生成简单图案。
除了以上这些,进阶的能力则是熟悉各种型号的无人机性能,比如无人机的飞行极限是多少?哪些无人机可以适应复杂的地理环境?哪些无人机适应极端的气候环境?
2.塔身:积累资源,融合能力
可以从小项目起,进行低成本试错,从10-30架小型表演切入,承接婚庆、店庆订单,积累飞行时长。
同时学习三维路径算法,在三维空间中找到从起点到终点的最优路径,同时避开障碍物并满足特定约束条件。
还要学习空管法规的能力,什么情况下需要无人机实名制?如何报备?向谁报备?何时报备?空域如何申请等等,都是需要积累的能力和资源。
3.塔尖:经验比算法更刚需
人机协同在无人机行业已成为日常,不过,在拥抱智能工具的同时,还要避免沦为算法的执行者。AI能给出90%的常规方案,但遇到敏感信息,算法仍会“抓瞎”,必须靠规划师的经验判断。
所以,积累更多的经验,可以在关键时刻进行把关。
"无人机表演是打开低空经济的钥匙,当人们习惯了头顶的璀璨,天空的无限可能才真正开始。"
无人机表演既是低空经济的流量入口,也是技术落地的试金石。对于普通人,这既是充满科技感的创业赛道,也是需要跨过资质、技术、合规多重门槛的硬核领域。随着低空经济政策持续松绑,无人机表演逐步从震撼瞬间进化为城市日常,在商业、文旅、公益等场景画出更广阔的空中画卷。
对于从业者而言,坚守技术底线、拥抱创意变革,才能在低空经济的蓝海中乘风破浪。
相关阅读:
揭秘低空经济:无人机配送如何改变物流行业?